将来元宇宙实现了,还需要出门上班吗?
没有元角分更有意思。[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理论上来说是不需要的,虚拟现实加上脑机接口(如果不是忽悠的话)结合机器人技术应该可以实现简单重复的生产劳动。但是某些公共服务性质的工作以及社会管理性工作仍然还是需要由人类亲自执行。例如吃饭上厕所以及旅行等等你必须亲力亲为而不能通过虚拟现实来实现。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书和讲座,比如得到、樊登读书等,却感觉没学到什么?怎么办?
吃快餐健康么?有营养么?
听书就类似于阅读领域的快餐。
看似这些平台是把一本书的精华都呈现给你,听就行了,但是真正的获取知识需要的是“想一想”的过程。听讲只有5%的学习吸收率。
一本书动辄10万字以上,有开篇、有逻辑布局、有层次推进、有结尾升华。
——如果你听书,浓缩在20分钟左右的信息,是别人咀嚼过后的提炼,而你是被动接受。被动接受除了记住几个知识点,没有别的收获了。况且,现代人都那么忙,精力被高度分散,隔几天就把这些知识点都忘了也是再正常不过。
——如果你自己翻开一本书,你至少需要2个小时以上才能看完,某些经典著作甚至需要看2周、2个月。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分析、思考,同时做一些读书笔记,你和这本书才产生了真正的联结。
如果在看完之后,你还会复盘、自己提炼全书精华,那才叫把这本书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
如果你能在实践中遵从书的指导,那这些知识才真正成为了你这个人的一部分。
如果你还能用书里的方法指导同事、朋友,转述给别人,那么,恭喜你,真正的通过读书提升了自己!
看到这个问题的瞬间,我感觉这个问题仿佛是专为我量身定做,从16年开始,我陆续花在各类网络培训的费用超过2万元。
我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很节约的人,但我特别舍得在学习方面花钱,大概是潜意识里觉得这种花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算是一种投资,另外一方面,我又是一个感性的人,容易被营销。
比如得到刚推出付费专栏,我一下就订阅了两个,关注的公众号,推送了什么课程,只要是我稍微有点兴趣的,马上就会下单,只要别人说好的培训,我内心就会按耐不住,因为我对现状太不满,太想寻求改变和突破了,一直抱着听几次课,吸收一点新信息,就能获得蜕变的幻想。
我上过一天1000元的线下营销培训课,还买过几千的培训资料,花几千块参加一年的社群,还学过几千块的写作课,但最后想想我得到了什么呢?
说实话,从物质层面来看,没有挣到一分钱,工作还是维持原样,从精神层面来看,我更加空虚和内疚。我最开始的学习完全出于功利目的,我学习的初衷是想获得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水,我是有所求的,但是结果并不像课程宣传的那样。
我不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太年轻,把学习想得过于简单。现在我深刻理解到,工作后的学习还是需要联系实际,学跟工作相关的内容,学了马上有用武之地,俗称边干边学,这样的学习叫理论联系实际,才有意义。
19年这一年,我再没有抱培训课程,工作之余的时间都在陪孩子和做家务,内心没有功利,反而平静很多。
我现在认为,像你问题中提到的那种学习,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帮助真的不大,还被别人牵着走,浪费很多时间。成年人还是应该有意识的寻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哪怕对工作没有帮助,能让自己身心愉悦,不功利的学习,长期来看对我们也很有利。
我给你的具体建议有以下三点:
1、对那些快餐课程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不要幻想你学了某个课程,就能成为牛人,大部分时间你都只是参与了一下,属于被收割的韭菜一类。
2、对工作不要太心急,允许成绩慢慢来;
人的心一急,就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我们要把自己当成个普通人,允许自己走得慢一点,把时间拉长看,开始慢的最后大多都走得更高。
3、投入生活中去
一个人除了工作,还应该有生活,不要忘记分一些时间给家庭,陪陪家人,一个人越多参与生活,他越可能成为一个接地气不固执的人,他才不容易有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