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les合作伙伴的等级是根据什么来评定的?
合作伙伴等级根据合作伙伴当前总积分来评定,每期为最近12个月的业绩及行为表现,是一个动态的积分评定。
中外合作MBA,英语水平当如何把关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MBA教育方兴未艾,撇开MBA教育中泥沙俱下的现象不谈,总体来看,我国的MBA教育水平尽管起步较晚,但与世界水平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一个例证是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出现,其中不乏有和世界一流学校合作的优质项目。 结合中国实际,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富有特色的MBA教育,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培养全球化的一流工商管理人才是目前我国引进国外MBA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必须承认,英文已经成为国际商务交往的官方语言。在这个前提下,直接以英文讲授MBA课程既可以节约随堂翻译的时间,又有助于学生与外国教授的直接交流,但前提是中国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的英文功底。而EMBA的主体是中高层的企业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其英文水平自然参差不齐。因此,如何适度把握EMBA学员入学时的英文标准构成了我国教育机构以及EMBA申请者面临的一个进退两难的难题。我们看到,一方面不少的MBA项目不断地降低对学员的英语要求,另一方面,不少的MBA课堂上出现了翻译。这让我们不由地会问一个问题,究竟我们需不需要对MBA的英语水平有要求?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测试这些学员的英语水平? 就正规的中外合作项目而言,严肃的国外合作方往往对英语语言设定了严格的要求。以经贸大学的中美国际管理学院为例,其国外的合作方马里兰大学作为美国一流的大学将在中美学院入学的学生直接注册为该大学的国际学生,而且其商学院必须遵守全美商学院联盟(AACSB)的规定,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也被要求和在美国本部的国际学生具有同等的可比性。但问题是,除开EMBA学员的上述具体情况之外,他们的时间非常宝贵,而让他们跻身于那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间参加托福考试,这在心理上委实也是一件不甚情愿的事情。 如此一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就在国外合作方的要求以及国内学员的实际情况之间面临着双重的挑战,这就需要寻找一条折衷的途径——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武断地要求学员参加托福、雅思或TOEIC考试,又不能在高标准的办学特色方面有所妥协。从经贸大学中法国际管理学院12年的MBA教育经验来看,重要的是制定合理而又切合实际的测评标准和体系。实践证明,在其灵活而讲求实效的指导思想下,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流利的英语水平,而且具有流利的法语水平。 标准是决定取舍的一个尺度。纵观知名商学院,作为MBA学生,GMAT成绩是必不可少的。美国作为MBA教育的发祥地,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关于学生的录取标准一直莫衷一是,于是出现了鱼目混珠的局面。GMAT随后被作为一项标准确定下来,而且国际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托福成绩。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样的标准测试一来是确保录取人员的基础水平,二是来设置录取障碍,但同时也表现了美国商学院日盛的官僚主义作风。经贸大学中美学院的EMBA项目对学员的英文水平一贯坚持高标准,这一点在合作双方之间都达成了共识。从马里兰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历史来看,2000申请者中录取200个,所以让马里兰大学作为美国一流的大学完全放弃录取标准是不现实的。双方一再强调,中美学院的MBA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而且学生被视为马里兰大学的国际学生,因此,马里兰大学理所当然地竖起了语言的门槛。我们认为,托福等标准化的考试的确可以反映一个学员的英语水平,但却不应该视其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标准。就连组织托福考试的机构也不得不承认,托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英语交流能力和水平。我们国家很多托福高分的学生在国外无法进行沟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广大的企业当中活跃着一批英语水平好,但不适应标准化考试的经理人员。他们在年龄上进入成熟期,思维活跃、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强,是EMBA项目的主要培养目标,如果把达到某个英语水平考试的成绩作为他们进入MBA教育的必要条件,把最适合EMBA教育的学员挡在门外,这不仅有削足适履之虞,更有教条主义之嫌。应该承认,这些经理人一方面由于工作职位特点使他们没有大量时间去准备程式化的英语考试,另一方面他们从心理上也不愿意去参加针对年轻学生而设计的考试。因此,我们认为,硬性规定某一个或几个英语水平考试成绩是不符合实际的。在这个问题上,经贸大学在与外方合作伙伴协商的过程中,一方面表示对他们要求英语水平测试的尊重,同时也据理力争,坚持双方采取而务实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他们“不参加托福考试坚决不授学位”的政策开始有所缓和。最近,马里兰大学的学术委员会正式讨论决定:“除了原来规定的英语考试外,学员还可以选择面试加作文的入学资格考察”,即:学员可在规定的考试(托福、雅思和TOEIC)和面试之间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英语水平测试。 马里兰大学录取标准的变动说明,外方合作伙伴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学员的特点,更加坚定地与中方合作伙伴携手,在维护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共同地拓宽录取标准的路径,为高素质的学员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入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