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的表述为?
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这一涵义是由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教师从教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的特点是好学习、爱模仿、思想敏捷、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有好奇心、可塑性大。特别是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生,他们都具有"向师性",都有尊重、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学在行动上。正如康克清同志在纪念第一个教师节发表的《为教师讴歌》文章中写道:"我曾多次听到,小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与父母发生争执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老师说的'。言下之意,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很多中学生崇敬自己的老师,一切都以老师为表率,就是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的同志,一谈起自己的老师,往往也会肃然起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有些事业上很有成绩的专家、学者,每当谈起自己成长的过程,总是念念不忘老师的功绩。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耳听目视,聚精会神地听从教师的教诲,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深深铭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都在为学生做表率、起示范作用。
这一涵义是由教师的劳动任务决定的。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把学生培养成为各个社会、各个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简单地说,就是教书育人。在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习惯是作用于学生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鸟申斯基说的:"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的这一工作重任要求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这一涵义是由教师从教的自身要求决定。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段话当时虽针对掌权的政治官吏们,对于我们的教师也很恰如其氛。无数教育实践证明:一个教师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他的思想品德必然高尚,知识技能必然精湛,语言姿态必然优美、举止仪表必然端庄,在学生中必然享有崇高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为人师表是无声的教员,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教师的威信越高,其教育、教学效果就越好。因为学生对教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才能、言行举止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琢磨着和模仿着。有威信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心悦诚服的教育作用。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优秀品质。教师要承担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
为人师表包含着丰富的涵义,它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反复倡导和概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孔子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孟子的"教者必以正";荀子的"以身为仪";扬雄的:师者,人之模范也;王夫之的:"身先作范";叶圣陶的:"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昆体良认为,教师应该处处给自己的学生做模范、做榜样,是"公认有学问的人";洛克认为教师的榜样示范所起到的吸引导止儿童去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卢梭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卓越的人,应该受过良好教育,有睿知,是学生的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从各方面做学生的榜样;弟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二、为人师表的特征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对教师的特殊规范,它有自己独具的特征。
(一)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知识和才能、情感和意志为学生做出示范,如语言上的文明、礼貌、准确、生动、幽默、风趣,仪表上的整洁、端庄,行为举止上的有度,使学生由敬佩到效仿。因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随时随地都用自己那双敏感的眼睛和幼嫩的心灵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足,自觉和不自觉地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就是通过这种每时、每日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地学到丰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多种兴趣爱好等。教师的这种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在培育和塑造青少年中是其它方面难以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