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束缚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智力发展?
应该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课的开始进行的基本练习几乎都是直接利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找到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可以求出面积,学生已形成思维定势,对解决这类题有积极影响。当然消极影响也形成了。面对我补充的这道不同类的题,学生因为前面的思维定势而受到严重影响。
要讲评这道题了。我想:如何帮助这些不能动笔的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呢?我采取了如下办法:
1、找出不同点,刺激新思维。
师:我知道你们怎么想的。求梯形的面积要找出“上底”、“下底”和“高”,在这题中你能找到哪些条件?
生:只有高是10米。上底下底都没有。
师: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求梯形面积一定要知道梯形 的“上底”、“下底”和“高”吗?
[经过这样一点拨,有一批学生“哦,明白了!”马上动笔做出来了。还有一部分没明白。]
2、类比三角形,扫清旧障碍。
师:想一想我们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是一定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吗?(讲三角形面积时研究过这个问题)比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会求吗?为什么直接用60除以2?60就是什么?(就是三角形的“底×高”的积。)有“底×高”的积,不比找“底”和“高”简单些吗?这一题中找不到“上底”、“下底”,能找出更简单的计算条件吗?
生:可以找到上底和下底的和,明白了。35-10就是上底和下底的和。原来这么简单啊!
【几点思考】
1、克服思维定势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起重视,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去堵。其实在教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我都问过“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一定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求三角形的面积就一定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吗?”这些问题的辨析对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有很大的作用。唯独讲梯形面积时我不知怎么没有这样辨析,恰恰问题就出在这。看来不能报任何侥幸心理啊。
2、教师要注意收集错例整理反馈给学生,不让旧思维停留太长时间。如在讲平行四边形时,我问学生“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一定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学生都答“是的。”我马上将准备好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