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宣布不再承办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剑桥英语还“香”吗?
首先要明确一个结论,不将英语当作热脚捧,并不意味着不再重视英语。这主要有以下几个事实依据:
(一)任何语言包括汉语和英语,都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基础,是工具,而不是目的。遥想十年动乱年代“白卷英雄”张铁生胡说:我是中国人,不学ABC,一样做“接班人”,那是极端愚昧的自嘲和狡辩!体现的是某些人闭关锁国极端愚昧的民族主义情绪。
但是,背离语言的工具属性,将其作为达到某种牟利目的的敲门砖,人为搞出许许多多的考试和培训,就脱离了学习英语的正确轨道了。
(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经深刻的融入世界。在此背景和发展环境中,不熟练掌握英语这个语言工具,便不能适应和胜任走向世界的需要。但是,如果不适当的将英语放诸压倒一切的地位,就不免有失偏颇。例如,无论是学习古代汉语,从事古文字、古文献研究,还是中医、药的从业人员,都必须考试英语并必须达到某种程度,这就明显背离了它作为语言工具的初衷。
(三)中国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励志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探求真理,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自然必须首先熟练掌握外语。
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在欧美留学,借助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手段,成为开创我国尖端科学技术事业的伟大科学家。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钟南山院士用熟练的英语与世界同行交流疫情防控方略,分享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尽显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上述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当年求学时估计不会是被强迫学习外语并必须达到什么程度吧?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励志走出国门到西方求学,并力争学成后定居国外的新时代学子,无需任何制度、机制强迫,也不管是否什么考级、过关考试,他们也会首先自觉的将外语学好。
总之,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必须深刻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任何语言工具都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将外语工具绝对化,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都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毫无区别的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