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思齐原文解析? 雅思英语听力如何区分280与290?
一、大雅思齐原文解析?
大雅思齐是一首中文古诗,原文如下:
大雅之咏
大雅齐鲁之地,崇山峻岭,鬼方神券。有黍有稷,有车有牛,役人之力所致也。有亩有宅,有仓有廪,藏人之货所聚也。有喜有怒,有夏有冬,感物之情所移也。有草有木,有虫有鸟,呼吸之生所养也。有昏有晦,有雨有雪,阴阳之变所化也。有荒有城,有邑有郭,人民之居所安也。有酒有醴,有羹有饮,旨味之聚所尚也。有父有子,有兄有弟,行义之道所兴也。有老有幼,有男有女,继序之宜所行也。有歌有舞,有箫有琴,乐声之和所成也。有司有德,有政有训,刑措之明所悉也。有疾有病,有医有药,治疗之恩所施也。有生有死,有祭有祀,吉凶之兆所归也。有神有鬼,有妖有仙,灵验之证所达也。有皇有天,有帝有祖,尊卑之序所建也。有文有武,有礼有乐,君臣之义所守也。
大雅齐鲁之地,是指古代中国山东地区的齐鲁地区,这里有高山峻岭,有人们辛勤的劳动,有丰富的物质财富,有自然界的变化和环境,有人们不同的情感和心境,有居民的房屋和生活设施,有美食和饮品,有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音乐和舞蹈,有法律和政治制度,有医疗和治疗,有生死和宗教信仰,有神灵和鬼怪,有君主和臣民,有文化和军事,有礼仪和乐器,这些都是古代齐鲁地区的方方面面。这首诗通过列举这些事物来展示齐鲁地区的丰富多彩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赞美和敬意。
二、雅思英语听力如何区分280与290?
这个考点很难的原因,是因为其设计到了辅元连读的发音想象,在英式英语中,三位数字的读法会在百位和十位之间加and,如280读成:two hundred and eighty,在发音规则中,and是虚词会被弱读成n ,而之后的单词是以元音开头,所以自然而然会连读在一起变成:two hundred neighty,这和290的发音two hundred ninety 非常相近,两相对比发现,在这个考点中,考生需要区分的是两个音节/nei/和/nai/, /nei/是80,/nai/是90。
三、英语听力常见句子及意思?
1. take a rain check 改天吧
—— Can you come over for dinner tonight?
(今天晚上来吃饭好吗?)
—— I’m up to my ears in work, so I’ll have to take a raincheck。
(我工作很忙,改天吧。)
2. lost count 弄不清楚
—— Ever since your girlfriend moved to Bridgeport, you are always driving there. How many trips a week do you make anyway?
(自从你的女友搬到Bridgeport,你老是开车去看她。一周去几次啊?)
——I have lost count, but I can do it with my eyes closed.
(搞不清楚了,但我闭着眼也能摸过去。)
3. be in another world 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 Pete’s really out of it these days.
(Pete 这几天有点心不在焉。)
—— Yeah, I know. Ever since he met Ann, he’s been in another world。
(我同意。自从他遇见Ann, 他就魂不守舍了。)
4. make yourself at home 随意,随便
—— Do you mind if I take off my jacket?
(你介意我脱下夹克吗?)
—— Of course not, make yourself at home。
(当然不介意,随意一点!)
5. save your breath 省口气吧;别白费口舌了
—— Hey? John! John!
(嘿,John! John!)
—— Save your breath. He’s out of earshot。
(省口气吧。他已经听不到了。)
6. make sense 有意义,理解
—— The plot of that movie is hard to follow。
(那部电影的情节很难跟得上。)
—— It makes more sense the second time。
(再看一遍就理解了。)
7. cost sb. an arm and a leg 非常昂贵
——Did you see the diamond ring Bill gave to Linda?
(你看到Bill送给Linda的钻戒了吗?)
——I sure did. It must have cost him an arm and a leg.
(当然了。那一定很昂贵。)
8.burn a hole in one’s pocket 很快地被花光
——Have you saved enough to buy that new printer for your computer yet?
(你攒足钱给你的电脑买一台新打印机了吗?)
——You know money seems to be burning a hole in my pocket lately. Maybe next month.
(这几个月我花钱如流水。也许下个月吧。)
9. fill one’s shoes 很好地顶替;令人满意地替代
——Have you heard that Professor Jones is retiring?
(你听说Jones教授要退休了吗?)
——Yes. The faculty won’t find anyone to fill her shoes。
(是的。学校将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来代替她。)
10.is ice cold 表示理所当然
——Does Prof. Ford always come to class?
(Ford教授总是来上课吗?)
——Is ice cold?
(当然了。)
11.like apples and oranges 用来表示无法相比的事物
——Which game do you think is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chess or bridge?
(你认为桥牌和象棋哪个更难学?)
——They are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它俩没法比较。)
12.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 stack 大海捞针
——We are supposed to meet John here at the train station。
(我们要在火车站接John。)
——That’s like look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 stack.
(那可真是大海捞针。)
13.lose one’s train of 忘记
——When you interrupted me, you made me lose my train of thought。
(你打断了我的思考,我忘记我在想什么了。)
14.meet each other half way 相互妥协,让步
——My chemistry project is in trouble because my partner and I had totally different ideas about how to proceed。
(我的化学课题出问题了。在进展问题上,我与我的合作者意见完全不同。)
——You should try to meet each other half way.
(你们应该相互妥协。)
15.on the dot 准时;正点
——Did you and Amanda really meet exactly five minutes to two in front of the theatre?
(你和Amanda确实在差5分两点的时候到达剧院门口了吗?)
——Yes, we were both there on the dot.
(是的,我俩都准点到达。)
16.once and for all 最后一次;干脆
——I am going to tell that neighbor of mine to turn down that music once and for all。
(我要最后一次告诉我那个邻居把音乐声关小。)
——I see why you are angry. But I’ve always found that the polite route is the most effective.
(我明白你为什么恼火。但我总觉得礼貌的方式是最有效的。)
17.out of earshot 不在听力所及范围
——Hey? John! John!
(嗨! John! John! )
——Save your breath. He’s out of earshot.
(省口气吧,他听不见。)
18.out of this world 非常好
——Have you tried Susan’s apple pie?
(你试过Susan的苹果派吗?)
——I got the last piece. And it was out of this world。
(我拿到最后一块。好吃极了。)
19.play by ear 随机应变,视情形而定
——Marty, are you doing anything special for your presentation in political science tomorrow?
(Marty,你在为明天的政治学演讲准备与众不同的材料吗?)
——Not really, because the class so often turns into a discussion, I’ve decided to play it by ear.
(不,那门课常常最后变成讨论,我决定视情形而定。)
20. ring a bell 令人想起某件事;听起来耳熟
——That name just doesn’t ring a bell with me.
(那个名字我一点也不熟。)
四、有谁做了新航道《9分达人雅思听力真题还原及解析》并考了雅思?
差别很大,听力怪怪的,不建议做;9分阅读倒是值得做做,但是同样,篇幅比真题要长,不过里面的文章是现在雅思官方题库里的题目,也就是说有一定的概率会考到。
五、吊装术语及解析?
不是境界,是警界。是指作业区域用警界线代替简单围挡封闭;吊装作业没有指挥无法安全完成该工序,指挥人必须站在视野开阔不阻挡视线的位置。
“施工现场吊装作业的警界设施工作、指挥人员等,都必须做到位。”
这是安全预防工作内容,这话意思已经表达明白,没有术语代替。不足的是他把工作与人员合在一起说‘到位’。
六、李清照诗词及解析?
《如梦令》选自《漱玉集》。原名《忆仙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中的“如梦”得名。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单调正体33字。双调66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词牌格律 中仄中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叠句),中仄中平平仄(韵)。 《如梦令》李清照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今译: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怎样划出去,怎样划出去,抢着划呀,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都飞起来了。 注释: 常:常常;时常。 溪亭:临溪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沉醉:陶醉。 回舟:乘船而归。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误:不小心。 藕花:荷花。 争:抢渡,加紧划船。 滩:群。 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饰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如梦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 试问卷帘人④,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注释】 ①选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④卷帘人:有学问认为此指正在卷帘的侍女。⑤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凋零。 此调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度曲,因词中叠言“如梦,如梦”,故改为今名。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仄韵。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译文】 昨夜雨点疏少风势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觉却也消不了残留的醉意。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鲜嫩。 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叶儿茂盛花儿凋零。 【品评】 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得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全词仅三十三字,却巧妙地设置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句中, 以绿代叶、 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所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精,在修辞上有所创新。唐韩偓《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李清照此词或许胎息于韩诗,但结句以对话出之,委曲精工,更胜韩作。因此,《梦园诗选》说此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又,宋人爱海棠, 陆游曾有“为爱名花抵死狂”、“海棠已过不成春”(《花时遍游诸家园》)等句。李清照以海棠入词,并对它至为关切,当非偶然。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七、爱莲说意思及解析?
意思: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涟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原文:
《爱莲说》
周敦颐 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八、后浪全文及解析?
后浪全文是"前路漫漫独行客,远航伟业似乘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磨独不厌。清风明月两相照,预使明年花更好。"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苦与乐,同时也展示了主人公孤独独行的形象。诗人用万里悲秋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失落和悲苦,但是,他并不沉沦,而是独自前行,就像远航的船只一样,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取得伟大的成就。此外,在清风明月的照耀下,他看待未来积极向上,预示着未来的美好与希望。总之,这首诗充满了正能量,鼓舞人们勇往直前,永远不放弃的精神。
九、唐诗鉴赏及解析?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钱塘湖春行》鉴赏及分析: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十、谐音古诗及解析?
谐音的古诗有唐代刘禹锡《竹枝词》,其中晴与情谐音。全诗及解析如下:
1、全文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解释: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3、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